從養過小孩的人的角度看來,養小孩宛若創業,風險高、低成功率。台灣的創業成功率一年只有10%,五年後只剩1%。創業維艱,養小孩也像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。於是我在想,再給我一次機會,無論有房沒房,只要還想保有工作、享有自由、與自在花錢,肯定都會極為謹慎地考慮。不過,當然很有可能考慮到最後的結果是,卵子剛好也已經落光光。
養小孩必須付出高工時、高成本、與極為密集的勞力,不僅幾乎沒有回收利潤,還帶有破壞婚姻與感情的隱憂。這種幾乎只剩賠錢賠本又傷神傷身的生意,只要是對內情稍有了解的理性人類(尤其是女性),應該都會很本能地小心避開。
當然,倘若有人願意提供解決高工時、高成本、與密集勞力的改善良方,女性或許也會願意生小孩。不過很多時候要解決高工時、高成本、與密集勞力的秘方,最終還是會回歸到錢——請人代勞。
只是,並非有錢的人就願意以這種方式灑錢,因為創業變數很多、風險很大,養小孩同樣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奇妙變因,甚至有些不是用錢就能解決的問題,於是養小孩同樣也隱藏著許多看不見盡頭的風險。
所以,這世上應該只剩下無知與勇敢的人,還有少數已經有著慎密計畫的人,才會有勇氣脫掉保險套吧。
當年,我會生小孩,並非勇敢,也非計畫縝密,而是因為無知。誰叫我當時沒看過《82年生的金智英》(2019)和《厭世媽咪日記》(2018)這兩部電影,也沒讀過《後悔當媽媽》(2016)和《文藝女青年這種病 生個孩子就好了》(2016)這兩本書。
假若你還在猶豫,或者你的好朋友來問你生小孩的問題,去看看上述兩本書與兩部電影,應該很快就會有明確的答案。
至於許多人會另外追問,已經有小孩,那些來自孩子的情感回饋呢?孩子的可愛、笑容、與愛,沒有讓你感動嗎?
要得什麼瓜,就得怎麼栽。想要把孩子養成自己期待的模樣,所耗費的時間與心力,幾乎都不是金錢可以買得到的,而是要把自己的愛、時間、與精神,一切都無條件地投入之後,才有機會換取得到。當然,換到了很開心(不過前面應該也累垮不知多少無盡的夜),如果沒換到,或許就是一輩子的麻煩與悲傷了。
小孩長大之後,就是如同我們一般的大人,想想我們周邊的朋友,每個人也都是今日長輩的孩子們,這些朋友中,有多少人是長輩們口中的養到賺到的優質小孩呢?
所以,千萬別拿「我養出的小孩肯定不一樣」的假想,迷惑自己生個小孩。生出小屁孩很容易,但是養出一個好棒棒大人,機率應該跟創業成功率一樣低吧。(不顧出生率已是世界第一低,繼續勸不生。XD)
每個全職媽媽都很了不起,幾乎都是什麼都學什麼都不奇怪的親力親為創業家。